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魏云飞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浅谈传统笔墨

2014-06-03 14:42:3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魏云飞
A-A+

  提到中国山水画,我们不能不学习古人,为什么呢?打个比方,一个人想要健康成长,不能没有足够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很少看到喜欢挑食、偏食的人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山水画的学习也是同理,若想理解山水画,画好山水画,甚至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要善于学习前人优秀的传统。

  笔墨乃中国传统绘画之根本,对笔墨的领悟程度,构成了每位画家山水创作的认识基础及思想境界。

  上千年来,历代大师们凭借着各自对笔墨的领悟与感觉,创造出了各家、各派、各法,这些法式又被我们具体的理解为用笔的勾、皴、擦、染、点、干、湿、浓、淡,及泼墨、破墨、积墨等等不同的笔墨效果。黄宾虹先生对于用笔“平、圆、留、重、变”的总结,更可称金针度人。这样,中国画的笔墨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具体审美要求,并以主观感觉进行判断的笔墨审美程式。

  中国画的笔墨观没有唯一,他从最初级到最高层,无时不被思想境界不同的画家们所运用,笔墨并无好坏之分,但却有境界高低之别。习画之初,要把笔墨看作为工具,图形状物,整理,概括,外物之美,此时的笔墨重物理,重客观,这是古人所谓“看山是山”阶段,是构成理解大师笔墨经典和提高画家笔墨境界的脚下基石。这一境界的提高,即是笔墨会从仅只刻画对象的功能转向更多传达自己的生命气息。

  “师传统”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人如数家珍临了大量的“宋元明清”,但在他们的山水画作中,却画不好一棵树、一块石。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并不能一目了然,一蹴而就的,这里存在一个现象和本质的问题,如果将对笔墨的认识简单理解为临了谁的画,就学到了谁的法,那就错了。学习传统不光是对某家某法笔迹仿制的相似,还要能解读出构成这种笔墨感觉的用笔用墨的程度和规律等等仅靠视觉直观发现不了的东西。古人标之为“理”,他蕴含于有形的画面图像,临古人之作,明理重于摹形,并且,对这无形的“理”的认识,将是一个长期的伴着自己认识能力增强而层层深入的过程。对待传统绘画的认识,不能将临过了与“懂了”划上等号。

  传统的笔墨技法是前人静观自然,参悟造化提炼出来的,有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笔墨技法和程式符号。“一波三折”,“攒三聚五”,“鹿角”,“蟹爪”,这些合于理,得其势,显于形的程式化语言,犹如山水画体系中的字、词、句,在当今的山水写生创作的笔墨实践中依然是有价值意义的。当然,笔墨无定式,学习传统笔墨技法只是手段,它需要我们去变通,去发展,要在掌握好笔墨表现能力之后,从刻画对象的功能逐渐转向传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中国山水画在传统绘画中,表现最为全面,很多人认为不能发展了,但现代还是出现了很多位大家,以传统笔墨为基石,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新境界,如黄宾虹先生的画,既有宋画的严整,又得元人写意,并从金石篆法入手,用笔苍润辛辣,结体奔放自由,用墨上宿墨新墨互用,画面深厚华滋。又如,李可染先生,将积墨、破墨法与对自然中感悟的逆光效果相结合,创作出严整,朴厚的颇有宋人气象的新山水画,陆俨少先生对前人广收博取,出入南宋北宋间,尤得元人笔墨与图式之法,结合现实,获取新的语境,尤其是云水的表现,变化生动而富有新意。

  我们需要从自然物象中获取创作素材和灵感,通过主观感受去表现自然物象,其间每人的感受并不相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就有了差异性。每个人面对自然都是有感悟力的,不仅仅画家有,诗人有,一般的游客也有,但画家要把它通过笔墨语言表现出来,面对同样的景致,由于不同的画家主观感受不同,在意境营造,构图安排,语言形制等笔墨表现上都会不同,同是黄山,石涛曾经画过,梅清也画过,黄宾虹、张大千都画过…然而同一座山,却使画坛产生了那么多种艺术风格不同的杰作,在这当中,画家的意念、情感、学养、境界乃至技法表现都是通过其特有的笔墨形式语言来实现的,历代大家尽皆如此。

  可见,提高自己的笔墨形式语言能力,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实践的,只有不断的修炼、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到生活中去体悟,并学习借鉴历代大家的笔墨语言,使自己的笔墨语言得到丰富与提高,才能更好的发展创新我们的山水画创作。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魏云飞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